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永利集团(中华大区官网认证)·304am官网·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永利集团(中华大区官网认证)·304am官网·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钉钉】《走走停停》胡歌:生活中的苦是常态,要找到自洽方式丨对话 —

来源:永利集团(中华大区官网认证)·304am官网  更新时间:2024-11-10 11:18:13

 

由龙飞执导,走走中黄佳编剧,停停态找胡歌、胡歌高圆圆领衔主演的生活式丨电影《走走停停》于6月8日在全国上映。当很多观众仍沉浸在胡歌于年初热播剧《繁花》中上海滩“宝总”身份时,苦常他却告别战无不胜的到自对话钉钉翩翩商界精英形象,在《走走停停》中饰演了一个非常普通的洽方小镇青年吴迪,怀揣创作梦想的走走中他“北漂”10年却在编剧行业毫无作为,只得硬着头皮返乡,停停态找并在家人半推半就的胡歌支持下继续追寻自己的电影梦。

电影《走走停停》胡歌版海报。


吴迪算是苦常闯荡大城市的失败者,还操着一口非常接地气的到自对话川渝方言,胡歌突破了以往的洽方角色形象,难得展示了自己松弛、走走中搞笑的喜剧表演一面。但胡歌表示其实喜剧表演一直是他的心头好,他告诉记者,“其实我是演喜剧出道的,刚开始演的古装偶像剧,比如《仙剑奇侠传》等都是喜剧,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喜剧来找我了(笑)。”胡歌笑说,时隔多年重新演喜剧,他真的携程特别高兴,尤其是在拍摄片场,非常享受沉醉于喜剧创作的工作氛围。“其实《走走停停》也不是一个特别传统的喜剧,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类喜剧,就是笑着笑着就流泪了,然后哭着哭着又笑了。我当时看剧本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的感觉就是,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特别想演的喜剧类型。”

【对话】

我特别想挑战身边普通人这样的角色


在胡歌看来,吴迪这个角色或许在旁人的眼里看上去有一点滑稽,但那又是他用一种陀螺旋转的方式来缓解生活压力。可能一直在原地打转,也不着急往前走,正是吴迪身上这种可贵的真实打动了胡歌。“这和我以往演的角色不一样,吴迪身上并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也没有传奇经历,甚至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想挑战这个角色。”

中年返乡,定是庆余年2经过深思熟虑

:在影片中你是演员(纪录片《返乡的人》)又是导演(执导《似是故人来》),你如何看待这多重的身份?


胡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个面相,在生活中也有不同的身份,当然,吴迪在纪录片的镜头前需要维护自己的自尊,所以他是要做出一个态度;但当他进入到导演的身份,就完全专注在自己的创作上,表演时候只要分清楚角色动机就会非常清楚。

:你如何理解吴迪这类中年返乡人的心理?


胡歌: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个中年人的选择。人到中年,所谓四十不惑,他在北京生活了十年后能做出这么一个重大决定,回到自己家乡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无奈之举,对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来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他遭遇了很多不如意,似乎是被逼着做这个选择,但我认为这不是盲目的决定,他一定是经过思考的。

胡歌在《走走停停》中饰演的吴迪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


:在北京,吴迪一直是个郁郁不得志的编剧,相反,返乡后却做成了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将自己编剧的作品拍成电影,你觉得他成功了吗?


胡歌:这不是他主动做的选择,他依旧是被老同学冯柳柳(高圆圆饰)推了一把,或者说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有这样的机会把封存多年的剧本拍成电影。正是因为回了家乡才有机会,若是在北京的话,这么低的成本和入门级的设备,想要拍电影根本不太现实,只有家乡这样的小城市让他的梦想落地。并且,他当时做这个决定时并没有想要证明什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圆自己的梦,毕竟每个编剧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从文字变成影像。当然,他没有想到有这么多意外,在取景框里最让他震撼是真实的妈妈,眼前的妈妈是一位卸下了所有生活压力,无比快乐幸福的母亲,这是吴迪没有想到的。

:你作为上海人,学习四川方言是得心应手还是困难重重?


胡歌:挺有意思的,我这几年演的戏几乎都要说方言,如果你的语言和拍摄环境,与你塑造的人物是吻合的话,的确对整个作品的表达,人物的呈现都是特别有帮助的。这一次学四川话比我第一次学武汉话要顺利一些,可能因为之前积累了一定的语感,整个大方向是感觉一致的。

《走走停停》曾获得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女配角奖。


“吾心安处是吾乡”是对漂泊人的精神安慰

:在你理想中,一家人最好的相处方式是怎样的?吴迪这样的家庭又是什么样的氛围?


胡歌:他们家看上去是非典型的,但又特别的传统,特别符合中国式的家庭。表面上爸爸是老大,其实做主的是妈妈。父子之间的相处是中国人之间特有的疏离感,妈妈则在整个家里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她连接起家庭每位成员,是一个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其实在电影的后期,当妈妈突然离世,最先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吴迪不知道该如何与爸爸相处,有妈妈在,他们就会比较融洽,当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突然缺失,这个家庭关系自然就发生了改变。

:母亲去世给吴迪带来巨大打击,这个变故给他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胡歌:吴迪之前一直没有跟命运抗争,他向来随波逐流,命运把他推到哪,他都可以。但当妈妈去世后,他又看到了被恶意剪辑的纪录片,他选择无声沉默,但用更加有力的方式在抗争,这是之前在吴迪身上看不到的。

岳红在《走走停停》中饰演母亲。


:如果有机会让你代替吴迪跟他的母亲告别,你想说什么?


胡歌:最初看到剧本时,我特别想成为吴迪,因为我也有遗憾,就是面对亲人的离开,你总有些话没说,有些事还没做。但我觉得吴迪用他的方式圆了母亲的一个梦。这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可以完成的事,如果让我代替吴迪,我会告诉母亲“那场戏你就别拍了”(片中吴迪在拍一场“戏中戏”时,他的母亲突然去世)。

:在你看来,一家人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子?


胡歌: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适合相处的方式。当然,最理想就是彼此之间的情感都是真挚的,形式不重要,情感最重要。

:吴迪提出了一种观点,“跟出去闯比起来,朝九晚六,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才需要更大的勇气”,可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胡歌:我觉得吴迪当时说的这句话也是言不由衷的,因为他在面对采访时,他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找到一个所谓的理由和借口。不是说出去闯是适合所有人的,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他就是适合朝九晚六的生活,所以所谓最大的勇气应该是我用电影里另外一句台词来形容,当你看到了生活的本质和真相以后,你依然热爱生活,我觉得那才是最大的勇气。

在胡歌看来,当你看到了生活的本质和真相以后,你依然热爱生活,那才是最大的勇气。


:我们常常会说“吾心安处是吾乡”,电影很多情节都体现了在外漂泊的人以及驻守老家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带来的矛盾心态,你如何看待这两种现象?


胡歌:我个人认为故乡不是跟着心走的,那是不可替代的。你生在这个地方,长在这里,这里的水土空气会植入在你的骨髓里。“吾心安处是吾乡”可能是对漂泊人的一种精神安慰,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故乡只有一个。片中,吴迪受妈妈的影响最大,妈妈是特别睿智的,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化解生活中的艰难,所以吴迪的心一定还在他生长的地方,在这个家里,因为家是他获取能量的来源。

停下来是为了之后更好地前行

:很多人看完电影对GAP(空白期)深有体会,你如何看待所谓的“人生间隔期”?


胡歌:最近我才有所了解,也回忆了一下,我人生经历中遇到过挺多所谓的GAP时期。之前我在青海的一个公益组织做志愿者,那个组织在长江源,大概海拔4500米的地方,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者生活,让我遇到了很多处在间隔期里的学生、上班族,他们通过这样一段难得的真空期,跳出了原来生活的惯性,同时换了身份,到陌生的环境做一次全新的尝试,而这次停下来是为了之后更好地前行,我认为人是需要经历过一次这个时期的。

:如何理解《走走停停》这个片名,它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胡歌:其实它没有那么二元对立的,不是说一直走或者一直停,而是快与慢的问题。如果吴迪没有选择回家,他跟父母的关系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他可能永远没有办法完成一部作品,也没机会在妈妈的有生之年看到她绽放快乐的一面。我们通常是为了生存没得选择,但每个人在精神层面还是需要有一个GAP期,精神层面上和身体上都需要,能让人知道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有时候,就是这一步,走出来,就不一样了。


:作为一部生活流的轻喜剧,但又探讨了一些较为严肃的社会话题,你觉得影片要传递什么主题?


胡歌:可能我们会在电影里看到所谓的二元对立的东西,是继续走,不停地走,还是停下来?是走得快一点,还是走得慢一点?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找到自洽的方式。电影里感受更多的是,首先要认识到生活的苦,苦可能是一种常态,如何能够苦中作乐?是吴迪要带给大家最大的启示。

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