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应】一次文脉的追寻——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传唱50年
来源:永利集团(中华大区官网认证)·304am官网 更新时间:2024-11-10 07:34:08
“射阳河畔好风光呐/好呀么好风光呐/碧水蓝天鹤家乡哎/鹤家乡/浪花飞,芦花扬/金滩银涂伴潮涨哎/金滩银涂伴潮涨……”
9月2日上午,次文唱年江苏省射阳县文旅集团中会议室里,脉的民歌一曲民歌听毕,追寻一场特别的射阳研讨会进入热烈进行时。
射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蒯乃华,向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歌词作者江正老先生颁发荣誉证书
射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蒯乃华,光传向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歌词作者、年已九旬高龄的次文唱年江正老先生,颁发了《射阳河畔好风光》在射阳已经传唱50年的脉的民歌荣誉证书。
50年前,追寻射阳县出现一首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射阳清新、河畔好风朴实的光传歌词,优美、知网抒情的曲调,一下子打动了无数观众,竟至于形成街头巷尾处处传唱“射阳好风光”的景象,而且一唱50年,上过卫星,进过央视,至今不衰。
射阳河畔夜景
与会人员满心期待,倾听《射阳河畔好风光》词作者江正先生讲当时创作的经过。
江正说,“我们那个年代,每年都要去盐城会演。当时有个作家,问我能不能创作一首民间歌曲,优酷我说,行!当时我在射阳县文化馆工作,家就在射阳河畔,经常行走在射阳河畔。听着河上的渔歌,河畔的号子,深受感触。那大概就是生活,就是灵感吧!回来之后,有一天凌晨四点多钟,坐在床边创作,两个多小时就写好了歌词,歌名就叫《射阳河畔好风光》。天亮后我就把歌词拿着去找同事司小同,司小同的爸爸司同是位音乐工作者。司同老师看了歌词之后说,写得很好,我来谱曲。第一次演唱《射阳河畔好风光》这首歌的是严慧萍,一炮打响。后来有人说淮剧团唱老旦的徐厚梅唱得更有农家味,就带给她唱。结果她一直唱到南京,还获得了一个大奖。五十年来,射阳人不断为射阳河畔好风光这首歌重新填词,重排再唱,填词者和歌手已经数不清了。内容在不断地改变,与时俱进,但《射阳河畔好风光》歌名一直没有变。历年的射阳招商引资活动上,都会给来宾演唱射阳河畔好风光这首歌。歌手有请来的国家一级演员,更有土生土长的农民歌者。”
一首久唱不衰的传世佳作,优美动听的旋律,脍炙人口的唱词,让人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它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射阳人民的“母亲河”——射阳河自然迷人风光和养育着百万射阳人民的广阔胸怀。
射阳河畔夜景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射阳日报》原总编贺寿光在发言中指出,《射阳河畔好风光》这首民歌,体现出了射阳所具有的水脉、文脉、人脉。已经成为近百万射阳人的集体记忆、共同作品。一首歌唱出一道风景线,听起来是奇迹,看过来是现实。
奔流不息的射阳河孕育的实绩蜚声全国。喝着射阳河水的百万射阳人民创造出若干张“国”字头的闪光名片:中国产业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状元县、全国果蔬生产十强县、中国中药材之乡、中国蒜薹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蜂产品出口基地,射阳大米、洋马菊花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连续九年棉花总产超百万担,近年来连续六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殊荣,极大地提高了射阳的知名度,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射阳奠定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50年后的今天,射阳河正在进行着一次水生态修复工程,县文旅集团承担着施工任务。他们把这个任务叫做“重建‘射阳河畔好风光’”。把水脉、文脉、人脉乃至国脉联系起来研究“修复”工程,于是就有了这次的研讨会。
主持研讨的射阳县文旅集团董事长王敦连,介绍了正在实施的射阳河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其目的是打造美丽河湖清水廊道、共建两岸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提升射阳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绘就“射阳河畔好风光”美丽画卷。
50年一首歌,三千年一条河,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第一、说话办事必须贴近实际,让百姓赞成,人民满意;第二、决策必须接地气,咬定目标不放弃。歌词可以重填、再改,水生态差了就必须去及时修复。与会者对工程修复节点如何注入文化元素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要研究、提炼好射阳河内涵的精神、灵魂,重视水脉对文脉的塑造,加强文脉和水脉的交融,突出人脉对文脉和水脉的引领。聚焦绿色低碳,接续历史传承,就能永葆“射阳河畔好风光”。
通讯员 张学法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