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儒学动态
专家观点
项目成果
研讨动态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活动
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
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
尼山永利集团(中华大区官网认证)·304am官网·文明论坛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永利集团(中华大区官网认证)·304am官网·文明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孔子研究》
《中国儒学年鉴》
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

【天眼查】夏至后,“冬病夏治”可以考虑起来了!

来源:永利集团(中华大区官网认证)·304am官网  更新时间:2024-09-17 03:55:58

 

6月21日是冬病夏治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夏至以后是夏至后补益人体阳气的最佳时刻,从中医的可考虑起角度来说,可以通过“三伏灸”的冬病夏治方法,达到“冬病夏治”的夏至后效果。

为何“冬病”可以“夏治”?

据中大医院针灸科主任王桂英副主任医师介绍,所谓“冬病”,冬病夏治指冬日天地阴气盛隆之时好发或加重的夏至后寒性疾病,《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可考虑起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季为天地和人体阳气旺盛之时,夏至后正是可考虑起补益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可以采用一些温阳通络的冬病夏治药物辨证取穴对这类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或者用温针、夏至后贴吧温灸的可考虑起方法,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鼓舞正气,从而达到治病及预防保健的目的。

为什么选择“三伏天”?

“三伏天”以每年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含义,庚在五行属金,与肺相配,因此尤为温煦肺经阳气、必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期。

什么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的最经典的绿色疗法,通常是将具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等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与适当溶剂调制成糊状,做成小药饼,于三伏天敷贴于体表相应穴位,起到刺激穴位调整经络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双重治疗作用,又称“三伏贴”。“穴位贴敷”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无痛苦、毒副作用少等多种优点,因而深得患者青睐。

“冬病夏治”的其他治疗方法

灸 法

灸法配合“穴位贴敷”是中大医院针灸科冬病夏治的特色。《灵枢•官能》所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有温通作用而擅于治疗虚寒病证,可以弥补针和药的不足。中大医院针灸科目前广泛采用隔物灸、温针灸等传统艾灸方法,来进行冬病夏治。

拔罐疗法

在穴位贴敷之前辅以拔罐疗法亦是中大医院针灸科冬病夏治的特色。拔罐疗法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等相关系统,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在贴敷之前拔罐更是有助于疏通经络、打开腠理,更利于贴敷药物的透皮吸收。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有哪些?

呼吸系统疾病

易感冒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骨关节系统疾病

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性胃痛、慢性胃炎、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儿科疾病

小儿体虚易感冒、哮喘、气管炎、慢性腹泻、遗尿等。

其他因素

如素体阳虚、四肢不温、喜暖怕凉,中医辨证为虚寒性的病症的“亚健康”人群,即免疫力低下者。

注意事项

常规贴药时间为成人4-6小时,儿童3-4小时,请谨记时间,及时祛除药物,如有特殊情况,严遵医嘱。

若局部发红、微痒或刺痛、偶有起疱,这是正常贴药后的反应,不必惊慌,当保持局部干燥,必要时来医院复诊。

不可过度活动及出汗过多,以防药物脱落。

不可过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2024冬病夏治时间表】

夏至                    6月21日

头伏(10天) 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10天) 7月25日—8月13日

末伏(11天) 8月14日—8月23日

治疗疗程

头伏、中伏、末伏3天,尽量安排贴敷。

从夏至起至末伏结束,每周可贴敷2次,中间至少间隔2-3天,每10次为一疗程。连续贴敷3年及以上效果更佳。

专家强调,具体贴敷安排因人而异,由针灸科医生看诊后,可制定个性化方案。有需求的市民到中大医院丁家桥门诊北四楼针灸科挂号咨询,预约电话:025-83272089。

通讯员  张鑫 崔玉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校对 李海慧